白玉米粉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Study on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White Cornmeal and Its Anti-Oxidation Activity
作者: 穆赫塔尔•伊米尔艾山 :新疆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乌鲁木齐; 古丽伯斯坦•阿依达尔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系,乌鲁木齐; 库尔班•吾斯曼 :喀什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
关键词: 白玉米粉; 营养成分; 抗氧化性; 测定; White Cornmeal; Nutritional; Antioxidant Activity; Determination
摘要: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玉米粉中维生素A(VA)、维生素C(VC)、总黄酮、总生物碱;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白玉米粉中的脂肪和抗氧化成分,并测定其脂肪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白玉米粉中钾、钠、镁、铁、钙、锰、锌、铜、锶等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观察了白玉米粉乙醇提取物、VC和芦丁(Rutin)对油脂的抗氧化性,将其分别添加到棉籽油、羊油脂中,利用Na2S2O3-I2滴定法分别测定乙醇提取物、VC和芦丁对棉籽油、羊油脂的过氧化(POV)值;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白玉米粉乙醇提取物,维生素C,芦丁的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白玉米粉乙醇提取物、VC和芦丁分别对棉籽油、羊油脂均有抗氧化作用,其中0.02%芦丁的抗氧化作用大于0.02%VC和0.01%或0.05%的乙醇提取物,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性能逐渐降低;白玉米粉乙醇提取物、维生素C、芦丁均有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其中0.02%芦丁标准品的清除能力最好,其次是0.02%维生素C和白玉米粉乙醇提取物;通过测定得知每100 g白玉米粉中VA和VC分别为286.50 μg和763.0 μg;总黄酮含量为365.0 μg;总生物碱含量为173.50 μg;总糖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别为4.48 g和7.30 g;微量元素K和Na含量较高;白玉米粉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有效地延缓油脂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本文测得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这一维吾尔传统药食两用作物提供了依据。
Abstract:
文章引用: 穆赫塔尔•伊米尔艾山 , 古丽伯斯坦•阿依达尔 , 库尔班•吾斯曼 (2012) 白玉米粉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食品与营养科学, 1, 34-41. doi: 10.12677/HJFNS.2012.14007
参考文献
[1] 米吉提•胡达拜尔地, 徐建国. 新疆高等植物检索表[M].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0: 454.
[2] 易沙克江•马合穆德.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34.
[3] 阿不力克木•努尔努尔买买提阿吉, 穆塔力甫•艾力阿吉•艾米琪. 维吾尔医学常用草药(维吾尔文)[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58.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等编. 新疆中草药(维吾尔文)[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73: 231.
[5] 刘学铭, 陈智毅, 唐道邦. 甜玉米的营养功能成分、生物活性及保鲜加工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12): 90-94.
[6] 高云. 黑甜玉米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开发利用[J].食品科学, 2000, 21(12): 59-61.
[7] V. Dewanto, X. Wu and R. H. Liu. Processed sweet corn has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2, 50(17): 4959-4964.
[8] 熊皓平, 杨伟丽, 张友胜等. 天然植物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0, 13(5): 75-79.
[9] 佘世望, 肖小年, 范青生. 60种药食两用植物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科学, 1995, 16(11): 3-5.
[10] 郑诗超, 张锐利, 汪学荣等. 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3, 15(5): 77-79,86.
[11] 李雪莲, 黄立新, 许喜林. 中草药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J]. 食品科学, 2006, 27(12): 930-933.
[12] N. Smirnoff, Q. J. Cumbes.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compatible solutes. Phytochemistry, 1989, 28(4): 1057- 1060.
[13] 张丽亚等. 食品分析方法[M]. 北京: 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分析室编, 1982.
[14] 范青生, 龙雄.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 411.
[15] 汪海波, 谢笔钧, 刘大川. 燕麦中抗氧化成分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学,2003, 24(7): 62-67.
[16] 穆赫塔尔•伊米尔艾山, 库尔班•吾斯曼. 心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 中草药, 2001, 32(10): 900.
[17] 穆赫塔尔•伊米尔艾山, 库尔班•吾斯曼, 吐尔洪•买买提等. 维吾尔传统玫瑰花果酱中总黄酮、总生物碱及营养素含量的测定[J]. 食品发酵工业, 2008, 34(3): 153-156.
[18] 王伟谭, 晓梅. 荷叶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 中药材, 2004, 27(1): 50-51.
[19] 李惠芬等. 五种不同产地天仙子总生物碱含量分析[J]. 中草药, 1999, 30(8): 582.
[20] 王奎兰, 黎碧娜, 叶凯贞等.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应用[J]. 日用化学工业, 2004, 34(3): 170-172,186.
[21] 杭州大学化学分析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第一份册)[M]. 化学化工出版社, 1997. (文献[21]作为工具书采用).